组织保障

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 【字体:

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学校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校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引领下,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的建设理念,遵循“稳定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等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为指导,以《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各重点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核心,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校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学校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增添新鲜血液,促进学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为学校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保障激励机制。

二、师资队伍现状

根据无锡市编办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数为269人。现有编内教职工250人,编外教职工21人,合计271人。其中教师及其他专技人员232人。从任教课程来看,公共基础课教师共计105人,占45%,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共计127人,占55%。本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详细情况见表1,兼职教师详细情况见表2。


 

表1:本校在职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

教师

结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研究生比例:29.3%)

职称结构

专业课教师 双师结构

45

以上

35-45

35

以下

45岁以上

35-45

35岁以下

高级

中级

初级

双师型

非双师型

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

人数

87

116

29

16

71

39

77

13

16

109

94

29

91

36

占百分比

37.5%

50%

12.5%

18.4%

81.6%

33.6%

66.4%

44.8%

55.2%

47%

40.5%

12.5%

72%

28%

 

表2:兼职教师结构(总数为10人,不到专业课教师数127人的30%,即38人)

教师

结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专业技术等级

45岁以上

35-45

35岁以下

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

高级及以上

中级

人数

5

3

2

5

5

6

4

占百分比

50%

30%

20%

50%

50%

60%

40%

 学校现有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1名(会计金融系),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会计金融系),省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0名(其中会计金融系4人,商贸信息系3人,机电工程系3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5人,无锡市教学能手9名,无锡市德育工作带头人5人。全校研究生学历68人,占教师比例为29.3%。

学校现有教师232人,班级91个,学生总数为3466人,教师及学生在会计金融系、商贸信息系和机电工程系三个系的分布情况见表3。


表3:各系教师、班级、学生分布详细情况一览表

序号

部门

教工数

专业课

教师人数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双师结构

兼职教师情况

班级数

班师比

学生数

生师比

45

以上

35-45

35

以下

高级

中级

双师

非双师

人数

占专业课教师

百分比%

1

会计金融系

人数

98

54

44

39

15

53

34

39

15

5

9.3%

38

1:2.71

1653

16:1

百分比

55%

44.9%

39.8%

15.3%

54%

34.7%

72%

28%

2

商贸信息系

人数

79

42

23

49

7

38

36

30

12

3

7.1%

30

1:2.73

1076

13.1:1

百分比

53%

29.1%

62%

8.9%

48.1%

45.6%

71.4%

28.6%

3

机电工程系

人数

55

31

15

29

11

16

31

22

9

2

6.5%

23

1:2.48

737

12.9:1

百分比

56%

27.3%

52.7%

2%

29.1%

56.4%

71%

29%

4

合计

232

127

82

117

33

107

101

91

36

10

7.9%

91

1:2.66

3466

14.3:1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够理想,专业教学团队及专业带头人不足

目前,师资队伍中教师总数、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数量、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均达到了过去五年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但与学校未来发展要求及省领航学校建设目标相比,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教学团队及专业带头人不足,这也是师资队伍存在的最大问题;二是专任教师在各系分布不是很均衡,少数专业生师比偏高;三是公共基础课教师偏多,占45%;四是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但年龄偏大,且在系、各专业中的结构分布不均衡;五是具有技师或高技技师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还不高。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力度不大

通过近年不断努力,学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结构明显改善,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的还不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不够。兼职教师的比例和兼职教师主讲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例偏少。兼职教师在各专业中分布不均衡。

(三)激励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校系二级管理体制,但系部的责、权、利尚不明晰,系部的积极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调动。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建设等的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取得突出教学成果、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和发表科研论文的激励力度不够。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为适应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要求,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0年-2024年)和《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的意见》,现就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思路:

——提高一个质量。即提高引进人才质量,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重视从行业企业引进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全面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着力两个突出。一是突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二是突出行业专家和企业精英在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指导作用。

——抓好三项建设。一是抓好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教学比赛,发挥其在教学及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二是抓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相关制度的配套衔接,强化制度的导向作用;三是抓好环境建设,要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软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

坚持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相协调;坚持突出重点与带动一般相结合;坚持立足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坚持总量适中与盘活存量相结合。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青蓝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教授工程等四大人才工程建设,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聘请具有企业行业影响力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搭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平台,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海内外进修;每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至少60万,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素质;聚焦教师活力,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建立“双师”特色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教师双向流动与聘任制度改革。

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师德高尚、教学业务能力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学历职称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思想素质目标。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奉献精神,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业务素质目标。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要有丰富的学养,具备较强的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做到能教会做,努力培养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数量及结构目标。按照学校五年总体规划在校学生总数4000人规模,其中,会计金融系1800人、商贸服务系700人、信息工程系700人,机电工程系800人。专任教师220人,兼职教师40人。师生比1:16,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5%,文化课教师占35%,高级职称不低于40%,研究生学历占60%,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0%。具体见表4。

4.团队建设目标。对照省领航学校基本要求,到2024年,各系建设重点专业群各一个,专业教学团队7个,新增教授1-2名,专业带头人8名,新增无锡市教学能手以上称号的骨干教师10名,高级职称等骨干教师不低于40%。具体见表5。积极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考核工作。

       表4:各系教师数量及结构目标  

序号

系部

学生数

专职教师总数

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5%)

师生比

文化课教师35%

专业课教师65%

专业理论课教师(占专业课教师50%)

专业实践课教师(占专业课教师50%)

高级职称(不低于40%)

中级职称(40%左右)

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占60%以上)

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80%)

1

会计金融系

1800

100

17

1:16

35

65

32

33

40

40

60

52

2

商贸服务系

700

38

7

1:16

13

25

12

13

15

15

24

20

3

信息工程系

700

38

7

1:16

13

25

12

13

15

15

24

20

4

机电工程系

800

44

9

1:16

15

29

14

15

17

17

27

23

合计

4000

220

40

1:16

76

144

70

74

87

87

135

115

备注


260











表5:各系重点专业群、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序号

系部

重点

专业群

专业教学团队

教授

专业

带头人

新增无锡市教学能手以上称号的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

(不低于40%)

1

会计金融系

1

2

1—2

2

4

40

2

商贸服务系

1

2

0

2

2

15

3

信息工程系

1

1

0

2

2

15

4

机电工程系

1

2

1

2

2

17

合计

4

7

2

8

10

87


 

五、主要举措

(一)不断改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1.健全培养、培训、引进、聘任机制。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提升计划、班主任队伍建设计划,建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互聘制度,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

2.改革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办法,鼓励教师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实践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

3.创新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岗位聘用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创新分配激励机制,注重向教学一线岗位、技能竞赛教练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管理中的激励作用,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教书育人。

(二)以师德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术氛围

1.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楷模现场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师德师风,倡导教师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3.发掘典型,树立榜样,大力宣扬师德典范。充分发挥学校网站、校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作用,加大对师德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大力表彰师德标兵和学生喜爱的老师,鼓励广大教师学习身边的楷模,形成优良师德风范,推进全员师德水平的提升。

(三)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四大人才建设工程,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青蓝工程。严格实行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强化教师专业素养、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全面参与系(部)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

实施中青年教师学位提升工程,用政策引导年轻教师积极提升学位、学历,并为其学成之后搭建更好施展才华的平台。

2.“双师”工程。根据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根据专业教师社会实践计划,积极开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实践教学培训,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和考核。对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在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专业带头人评选中优先考虑。

积极聘用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实现“人才共享”。扩大兼职教师规模,完善兼职教师信息库,广纳贤才,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3.名师工程。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教研组长等选聘与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力度,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国内外培训、主持省市校级教科研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支持骨干教师参与省市校级教科研课题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项目。制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承接或参与企业项目、下企业实习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计划遴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国内外参加学习培训和考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能力、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着力打造高质量、品牌性的优秀教学团队。围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4个重点专业群,培育、遴选7个教学团队,重点建设其中3—5个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老中青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4. 教授工程。在全力实施“名师工程”的基础上,推进“教授工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完善教学名师选拔任用机制,有针对性的培养本校教授1-2名、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加强与行业知名专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知名教授的联系,建立外校教授名师工作室,引导学校专业人才的发展,培养一批在校内、本地区乃至本省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依托网络、学术交流、校企合作平台,在国内外引进企业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类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1.加大经费投入。从2020年开始,五年内投入3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以改善教师生活待遇和发展环境,使教师学习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构建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骨干教师事业发展和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

2.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学校每年在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人才发展基金,采取项目资助方式,通过竞争择优,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开展项目研究。

3.设立专项经费。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安排部分人才培训费用,以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访学深造、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科研团队建设。近五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具体见表6。

 


表6:近五年重点建设项目及建设进度

序号

项目名称


十四五期间主要建设内容

现有工作基础

2021

2021

2023

2024

2025

1

 

项目一: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培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核心教学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271人,其中教师及其他专技人员232人,有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1名,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0名,无锡市学科带头人5人,无锡市教学能手9名。

 

1.开展教师发展需求调研;初步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开展教师发展需求调研;进一步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根据前三年建设情况,结合国家及省职教建设新要求,对后三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行微调;

1.积极完善新一轮师资发展规划建设;

1.积极完善新一轮师资发展规划建设;

2.40岁以下教师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展青蓝工程;

2.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努力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改进,有提高;

2.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全面总结青蓝工程实施成效,做好后三年青蓝工程建设规划;

2.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全面总结青蓝工程实施成效,做好青蓝工程建设规划;

2.持续推进青蓝工程,全面总结青蓝工程实施成效,做好青蓝工程建设规划;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省培(10人);骨干教师境外培训3人以上;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省培(10人);骨干教师境外培训3人次;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省培(15人);骨干教师境外培训3人次;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省培(15人);骨干教师境外培训3人次;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省培(15人);骨干教师境外培训3人次;

4.创建名师工作室1个;培养教学骨干2人;

4.创建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培养教学骨干2人;

4.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积极创建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教学骨干2-3人

4.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培养专业群建设带头人2人、教学骨干2-4人;

4.积极完成名师工作室考核,形成联院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培养。

5.启动教授工程,在学校设立流动教授岗;

5.设立流动教授岗;实施教授工程,培养或引进教授1人;

5.设立流动教授岗;实施教授工程,培养或引进教授1人;

5.设立流动教授岗;实施教授工程,培养或引进教授1人;

5.设立流动教授岗;实施教授工程,培养或引进教授1人;

6.各系建设核心教学团队1个;

6.进一步完善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会计金融系新增教学团队1个;

6.进一步完善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争取建设综合性教学团队1个。

6.各系进一步做好已有教学团队建设,商贸信息系、机电工程系新增教学团队1个;

6.各系进一步做好已有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各系教学团队建设的考核

7.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2-3个奖项。

7.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2-3个奖项。

7.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2-3个奖项。

7. 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2-3个奖项,力争获得一等奖。

7.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2-3个奖项。

2

 

项目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正逐步改善,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的还不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不够。

1.修订并完善教师赴企业实习相关管理制度。

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

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2.各专业重点培养2名示范型“双师型”教师(教师身份、企业员工身份)。

2.各专业重点培养2名示范型“双师型”教师(教师身份、企业员工身份)。

2.各专业重点培养2名示范型“双师型”教师(教师身份、企业员工身份)。

2.各专业重点培养2名示范型“双师型”教师(教师身份、企业员工身份)。

2.各专业重点培养2名示范型“双师型”教师(教师身份、企业员工身份)。

3.聘请20名左右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

3.聘请20名左右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

3.聘请20名左右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

3.企业兼职教师保持在50名左右,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

3.聘请20名左右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

4.选派40名左右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4.选派40名左右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4.选派40名左右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4.选派50名左右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4.选派40名左右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5.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成长模式;评选4名校内示范性“双师型”教师。

5.形成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成长模式基本经验;评选3名校内示范性“双师型”教师。

5.形成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成长模式基本经验;评选3名校内示范性“双师型”教师。

5.形成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成长模式案例;评选3名校内示范性“双师型”教师。

5.形成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成长模式基本经验;评选3名校内示范性“双师型”教师。

3

项目三:优化创新教师队伍管理

学校有部门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方案,已有的绩效考核方案,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校系二级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1.修订《教职工师德师风考评制度》,严格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1.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学习活动。  

 

1.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学习活动。  

 

1.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1.完善全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2.完善学校绩效分配方案,制定更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绩效分配方案。

2.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和人事代理人员聘用管理办法。

2.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和人事代理人员聘用管理办法。

2.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校系二级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2.修改制定科学合理的校系二级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3.修订并完善各部门工作职责,更好体现绩效管理。

3.强化各二级部门主体作用,适当增加二级部门绩效分配自主权

3.强化各二级部门主体作用,适当增加二级部门绩效分配自主权

3.构建起成熟优化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

3.构建起成熟优化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