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杨健工作室 >教科研

教科研

19.2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5-17 浏览次数: 【字体: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在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上,我们在充分考虑学生基础能力形成的实际需要,有效兼顾中职学校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的主体思想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训课程体系的已经初步完成,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要求,重组课程结构,顺利完成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进行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的调研。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看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熟悉哪些技能。

2.进行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的调研的对应性分析。了解到的学生技能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程设置的讨论和分析,确定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程。

3.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与构建。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并确定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案。

4.进行课程体系的配套性改革。对课程体系内的课程尤其是专业素质课程中的技能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界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并精心组织教   学过程,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实到实处。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做法

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  系,并进行与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相适应的方案、进程、课程内容等的研讨和编撰工作。对课程体系构建,我们主要是从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其基本做法是:

1.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制定了适应地方经济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特点,结合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对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从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构建:

一是重组理论教学模块,搭建能力素质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构建体系,形成“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三种类型、三大模块”,即基本素质类、发展素质类和个人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成型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实践课)构成,发展素质类由成才模块(德育修养课、技能资格证书)构成,个人综合素质类由拓展模块(人文知识课、个人修养课、专业拓展课、兴趣特长课)构成。它们最终达到基本培养目标。

二是改革专业课程设计,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了体现中职的职业性特点,在专业素质理论教学上,改学科课程模式为项目课程模式,形成“技能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培养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实为本,以能为主”是“1+2+x”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坚持就业导向,夯实基础理论,突出实践教学,强调技能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构建实践课程及教学体系:

 

一是结合专业理论教学,渗透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课堂化。将实践教学与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根据技能和岗位课程特点,在学生首次接触到某一技能时,边传授,边实践,让学生感知、认识和了解通用技能或某一专业技能的基本要点和操作技巧,它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互交融。

二是树立全程实践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系统化。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就必须树立起全程实践教学的观点,构建与“1+2+X”人才培养模式及与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相兼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采用全过程、多轮次的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实训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层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刚性化。落实实践性教学的内容、课时以及实施指导方案,编写实践性教学系列资料,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3.进行与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相适应的配套工程建设

主要是制定课程体系的阶段性实施方案、拟定课程体系的单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界定课程体系中各技能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确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核心课程等。

4.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强调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探索和尝试各种启发式参与性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案中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讲解灌输式、问题式、参与讨论式、案例式、讲练结合式、实验式、体验实践式等不同的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使学生从中领会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由教师就某一章节的   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学习单元,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参与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踊跃发言,不需要老师指明道姓,学生个性、思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与锻炼,没有发言的同学也从中受到启发,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主归纳所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完整化、系统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

(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有效地调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我们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注意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例如在《财务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4)讲练结合式教学法。一是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之后,设计一些有典  型意义,有启发性、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到展台上来做,通过练习,能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掌握各类会计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在习题实训课堂上解析练习题、核对练习题答案等多种方式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教师们根据同学们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和发现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三是适时进行课堂小测验、小练习。教师通过适时进行课堂小测验、小练习,来了解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吸收、掌握和实际应用的情况,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5)实验式教学法。在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实际会计工作中应用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使学生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强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财务会计实验教材,为学生加深对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  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形成了与教学方法相配套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系列图表、图像、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手段。

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  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即“教师-网络-学生”。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例如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传输信息,可以进行实时接洽交谈和讨论。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同时向多个同学提问,也可以只提问某一个同学;可以通过双向在线给某一位落后同学补课,也可通过多向在线给多位进步较快同学“开小灶”,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

从 2010 年下半年开始,《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已经逐步尝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课程组的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和效率显著提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软件,面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加直观地表现一些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课后有机会获得老师的详细讲稿和演示文稿,课堂上减少了笔记,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一先进技术还可以展现普通教学手段无法演示的宏观或微观世界。通过模拟仿真,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变呆板为生动。如财务会计应用的各种票据操作工具、业务过程、业务环境等,以及财务工作与财政、金融、税收等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显示出来。同时,这种手段完全不同于教材加板书那种不可再生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可复用性,可动态地再现财务会计实务过程,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强化学生的持久注意力,并通过建立前后知识之间的链接,极为便利地实现知识点的重新组合。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阶段成果

1.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完成

我们根据确定的会计专业的“1+2+X”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了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和探讨,确定了分层次的“模块式”的整体课程体系、分岗位的“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训课程体系。

2.课程实施进程计划到位

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完成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和重新排列,编制完成了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了了计划安排,用来指导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3.主干核心课程明确定位

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将专业技理论课程由“三段式”改为项目式的模块化课程,将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设置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会技能技术》、《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成本会计》、《税收基础》、《财务管理》、《审计基础》等九门课程,由它们构成会计专业三重技能的主体课程,并对它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4.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制作完毕

在优化课程设置,定位岗位技能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核心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采用专班和专人负责的方法,重新拟定了九大主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增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

5.教材建设初见成效。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出发,结合岗位课程的结构、内容和标准,课程体系所需要的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已见成效。在 2006 年已经完成《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两本校本教的基础上, 2007 年我们完成了《点钞、小建盘录入》技能教材组稿工作, 2008 年引进用友软件公司的《用友通》教学软件和《ERP 手工沙盘》教学模具,使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课程教材的研制和教学手段趋于完善,以能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6.实践课程教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从会计专业改革的基本思维和提高专业办学的社会需要符合度的要求出发,结合课程教学体系,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现“专业认知实践→课堂渗透实践→单项模拟实践→综合仿真实践→基地顶岗实践→实习全真实践”的梯次递进, 单项与综合、模拟与仿真、感知与顶岗、校内与基地等实训和实践有机融合,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时间与手段进行有效渗透,使得实践教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四、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不足与建议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改革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加以改进。

1.新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实施是针对 10级学生的,从 2010年的秋季学期才刚刚开始,由于一部份的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改革实施起来时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影响了改革的推进速率。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端正态度,克服困难, 规范管理,加大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力度,确保课程体系改革向纵深推进。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是教师,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课程的剖析、进程的拟定、技能的确定、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都离不开教师。但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平衡,个体差异较大,同时教师的职业技能不足,具有实际经验的实训教师短缺,教师的这种职业技能局限,影响到改革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同时要培训和引进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3.进一步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定期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的同时让企业专家能进入到课堂中来,和我们的老师共同完成项目课程中的某个项目,从而共同探讨一种   更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4.实践教学设备、手段和方式不能满足实践课程教学需要。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但实训教学条件的配套性能不足,主要表现为实验室设施不足、实训基地不够、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影响到改革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丰富和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完善和培植实训室和实训教学基地,仍然是我们下一年度实践教学的重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