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目标

杨健会计名师工作室后期建设规划(2022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职业教育杨健会计名师工作室后期建设规划

2022年1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名师引领专业提升,团队发展,特制定杨健会计名师工作室后期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组建团队、交流探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示范引领"为发展思路,通过"理论学习、研讨观摩、主题沙龙、教学论坛、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互联网+"等自主研修和集中研修方式,努力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优秀教师的孵化器,教师队伍建设的助推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实现"研修到个体、带动到学校、影响到全"的效果。

二、建设目标

1.打造一支团队。以思想力量转变人,努力打造一支立信文化引领下的德技双馨、充满活力、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发挥协同育人、综合育人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我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

2.提升两项能力。一是提升工作室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抓手,通过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学标贯标用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打造金课、各类大赛、双创活动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二是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注重教育教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强化理论指导,产生一定数量的具有影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提升团队科研引领力。

3.建立三个机制。一是抓好评价方式改革,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指导、评价和奖励机制,保证团队的有序、有效、有为运作,树立教师的团队发展意识,强化团队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无锡市职业教育财经职教集团的作用,拓展合作伙伴继续深化与产业学院中企业的合作,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鼓励共有共享。三是做好典范榜样带动,建立工作室优秀教师辐射引领机制,以主题研究、对比实践、经验推广、对口援建等为途径,发挥好工作室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校内外其他团队成长。

三、建设重点

1."固本铸魂"基础工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方位发展,使专业课、其他公共基础课与思政课能够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能很好地加以融入,自觉把课程思政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2."课堂革命"推进工程。工作室成员成为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把握教学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参与各类教学比赛,实践行动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法,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选择微课视频、虚拟仿真、动画等恰当的教学资源和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成绩逐年提高。

3."金课"资源开发工程。聚焦会计专业群核心课程,根据《关于实施无锡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2021—2025年)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城市的意见》(锡教发〔2020〕86号),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线下金课为主,联合企业建设开放共享的"金课"资源,推进"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等。资源开发要融入思政、双创、劳动教育元素以及"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4."双师"素养提升工程。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开展专题培训,发挥教学团队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紧密结合无锡现代服务业,建设共管共享的金融业、服务业产业学院,基于产业学院打造立足"产业链、技术链与人才链"三大核心要素的教师团队"双师"素养。

5."立信"团队文化创新工程。根据立信校训,传承立信精神,开展团队制度文化建设。挖掘团队文化内涵,制定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团员守则,细化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应遵守的规则与纪律要求。开展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在团队活动中增强信以立志的爱国主义精神、信以守身的无私奉献精神、信以处世的大胆革新精神和信以待人的诚信做人精神,在进行团员与团队年度考核评价中,检查团队文化的执行请况。

四、建设预期

工作室以名师公开教学、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学校和无锡市财经类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形成完善的工作室制度体系。完善配套的校企双向聘任制度、教研成果转化制度、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制度等管理办法。建设工作室专题网络平台,形成高水平的现代教学资源库。

2.收获一批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围绕教学团队建设、"三全"育人、课堂教学改革或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课题立项或结题不少于2项,每个成员发表论文1篇,积极培育,力争形成省级教学成果奖。

3.形成一批校企合作成果。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增强团队教师科研攻关能力,引进横向合作项目,培育创新创业成果,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服务效能,产生长三角地区有社会影响力的校企合作成果。

4.评建多个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新增五年制高职专业或项目1个,建设省、市金课1门, "1+X"证书试点项目全面实施,编写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个、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国规教材2本

5.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技能水平。工作室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有突破。技能大赛获得省赛一等以上2项,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赛二等以上2市级以上教学大赛获奖不少于2项,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教师组获奖不少于2项。工作室成员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争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不少于10人次。

6.新增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骨干教师人数。建立成员成长电子档案,提高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教科研能力、水平,确保80%以上的成员成长为优秀教师。团队成员副教授职称新增人数不少于2具有骨干称号的教师新增2人。



  2022年11月18

分享到: